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引進阿里巴巴、亞馬遜、海康威視等知名企業在校內共建產教融合科技創新基地;與自治區重點行業龍頭企業攜手成立了4所“產業學院”,既為學生搭建了就業平臺,實現了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零對接”,也為自治區“九個重點產業”建設添磚加瓦。
3月23日,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獲悉,寧夏各職業院校緊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主動服務“九個重點產業”,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成立10所寧夏現代產業學院,組建25個高水平專業群,以產業需求倒逼專業建設,持續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充分銜接,培養培訓出大批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寧夏各職業院校累計輸送技能型人才近4.1萬人,其中為“九個重點產業”培養技能型人才首次突破1萬人。
順應大勢,方可乘勢而進。近年來,職業教育迎來“黃金時期”。從把“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布,再到《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實施……職業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戰鼓聲聲催人急。寧夏職業教育踩著鼓點緊相隨。
自治區教育廳按照“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學校辦在產業園區、把課堂搬到生產車間”的思路,深度對接“九個重點產業”,指導6所高職院校與行業聯手,與龍頭企業聯盟,同園區聯結,聯合23家產業園區、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共建了10個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現代產業學院,形成了新時代我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新模式。其中,中衛市職業技術學校、靈武市職業教育中心等聯合吳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吳忠金積工業園區、光明乳業、伊利乳業、夏進乳業、寧夏農墾賀蘭山奶業、中國(寧夏)奶業研究院等共建了寧夏奶業現代產業學院。
寧夏各職業院校圍繞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辦優辦強電子信息、新材料、清潔能源、智能制造等專業,辦大辦特葡萄酒、枸杞、肉牛和灘羊、綠色食品等專業,改造升級化工醫藥、建筑工程、冶金機械等傳統專業,開設更多符合重點產業需求的緊缺專業,建成硅材料制備技術、炭材料工程技術、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等25個高水平專業群。值得一提的是畜牧獸醫、應用化工技術等3個專業群入圍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行列。
時代不斷演進,出題的內涵不斷更新,答卷的要求也隨之提升。“十四五”期間,自治區教育廳與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全力對接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創建“國家綠色能源大電站、國家新型材料大工廠、國家有機食品大農場、國家生物育種大基地、國家文化旅游大景區、國家數據產業大機房”的新要求,充分利用“教育云”“職教云”大平臺,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搞活辦學機制,創新育人模式,采取“線上+線下、學校+企業、校內+校外”的方式,建設“職業教育大學校”,為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重大戰略縱深推進提供強勁的人才和技能支撐。(記者 高菲)